藏香
藏香,為眾多香品中的一脈,原指圖博地區所出產的香品,除了製作過程需要嚴謹依循密續經典,其配方中更加了許多珍貴的材料而聞名於世。之後隨著 達賴喇嘛及藏人的遷徙,許多香品儀軌與配方跟著移散到了尼泊爾、印度等地區,人們也就廣義的將其他地區跟隨傳統所生產的香品歸類於藏香。
藏香依樣式可分:
- 1. 臥香:手工擠製成條狀,中心無棍,通常躺放,也可用於直插。
- 2. 香粉:粉末狀。
依使用目的:
- 1. 上供:
在宗教儀式中有迎請、供養諸佛菩薩等作用。
- 2. 下施:
指宗教儀式中佈施眾生,有些香品在製香時就已依儀軌修過法或加持過,如無法確定可在購買後請上師加持後再使用效果會更好,這類香通常內含食物類的成份,燃燒時多會有焦味。
- 3. 薰香:
藏香為天然藥材所製作,不含化學成份及黏著劑。一般都有淨化環境空氣及安定心神的功用,大部分都能當薰香使用,但有宗教信仰者需特別留意:某些藏香只能當薰香而不能用在宗教儀式上。
- 4. 功用香:
功用香顧名思義主要是強調著重它的功用,這類香多數不能用於上供和下施,在製作過程中會修法或加入誓言物,由於功用香一般多是以除障、辟邪、結界...等功用為主,有特殊狀況時才使用,部份功能香不管有無宗教信仰都不適合拿來當一般薰香。
- 5. 特別供養用香:
這類的香使用時要十分注意,例如供養龍族時使用的香,就和一般藏香的用料不同,且只能於特定日子使用,如果使用方式或用料不對,原本的美意供養反而激怒對方、造成障礙,自然也不能當薰香用。
各人的主觀意識對於喜好不盡相同,連結香味的嗅覺亦是如此,但只用香味來評斷好壞對藏香來說過於狹隘。在琳瑯滿目的香品中,如何找到自己喜歡又天然的薰香品?個人認為至少應該達到的一點是:香品燃燒的煙能深吸不嗆,這表示香是天然無添加或只加入極少的黏著劑。臥香擠成條狀偶需加入黏著劑,否則潰不成型,而香粉類無此問題,只單看用料就好。藏香的傳承及配方種類繁多,除了使用的原料為全天然動植物、藥材,不同的香品配方使用材料更是從數種到數十種不等,光是找料、選料等備齊往往就要花個數年時間,某些料已斷絕或不足也是時有所聞,若不尋找替代原料,便是某幾味材料只能少放點,而有所堅持的製香師更是只能選擇讓香成絕響。
藏香要完全達到儀軌配方所述除了純天然及足量外,原料還要夠好夠等級,以中藥犀角為例,同是犀角,火犀角和水犀角藥效就是有差。茶葉咖啡也是,一兩上千上萬和一兩幾百塊自是不同。同理可證香的用料也是如此,料要天然、料量要足、質量要好,秉持這三要點並完全遵循儀軌或配方,如理如法去做製香才稱得上是好的藏香,如有換成替代料而替代料效果作用與原使用料相同,且香味達原先的百分之九十八,那也勉強算在範圍內。
某些香品因儀軌配方且堅持天然、足量、質純去製作,光是原料上等級不同,加上某些原料相當特殊,只能少量生產,這一類香品通常耗時極久,甚至只在大喇嘛或重量人士手上,一般人根本聞所未聞,托關係運氣好有時拿到手也就一兩束而已,價格自然高。
香品於圖博起源很早,早已和藏人生活密不可分,是圖博重要的文化資產,許多香品甚至於當時都還作為貢品進貢皇室使用。但隨著時間久遠,許多非常好的香方不是有所遺漏便是已失傳,目前知道一些十分有心的朋友和老製香師們正不遺餘力試著恢復部份古老香品,必須歷經反覆不斷測試,幾年過去也就只能恢復七到八成而已,這過程相當勞心勞力,祝願他們能持續並成功的恢復、保存藏香文化。